云龙县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 索引号:
  • 公文种类:
  • 发文机关:
  • 成文日期:

云龙“石”趣

发布时间:2021-05-07    浏览次数:   【字体:

 几日前小编发文说“云龙”名称由来,有读者留言说应该发“石门为何叫石门”,遂成人之美,说说“石门”的由来,再分享一些云龙“石”事。


石门



图片

摄影:赵亮


  众所周知,云龙县城所在地以前叫“石门镇”。石门历史悠久,在明代就开井煮盐,是滇西著名产盐集镇。1929年云龙县治所从宝丰迁至石门后,石门就一直是云龙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2005年果郎乡和石门镇合并后才更名叫“诺邓镇”。名称变了十多年,但现在人们依然经常说“石门”,说诺邓,总觉得那是指诺邓古村。


  “石门”名称的由来,是因地处沘江峡谷,城南侧两山峡峙,壁万仞如门,故名“石门”。



虎头山


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虎头山于云龙县城南侧,因山顶崛起一嵯峨巨石,如虎头而得名,本地人把虎头山简称为“虎山”。


图片

摄影:李少军


  虎山危岩高耸,山势雄峻,石壁千寻,风光无限。山中有老君殿、虎头寺、王母寺、张仙祠等庙宇及众多的石窟、石观、石雕等,是大理地区的第二个道教名山,也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摩崖石刻



  云龙石门摩崖石刻位于县城南侧山崖,以虎头山居多。


图片

刻于虎头山的“第一山”为宋朝书法家米芾手迹,
由邑人董蕙田从终南山拓回。


图片

刻于虎头山两米高的“虎”字,
据传是云龙人杨名飏任陕西巡抚时道光皇帝的赐笔。


图片

图片

虎头山的其它摩崖石刻

摄影:李少军

  石门摩崖石刻年代为清朝至民国年间雕凿,约有20余幅。石刻字体为楷书、行书、草书、狂草、隶书,应有尽有,各具风格,字数少则为一个字(如草书“虎”字),多者达50余字,既有方寸小楷,亦有丈余巨字(如位于石门西南侧半山腰山崖上的“德”字),有的笔划圆润遒媚,运笔清秀流畅,用笔灵动,充满生机,一气呵成;有的笔锋干净利落,字体修长挺拔,保持原作神韵,令人叹为观止,可谓古代书法的宝库。


图片

青云桥桥西杨名飏所题“碧嶂回澜”。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

青云桥桥头曹操手书“衮雪”二字,由杨名飏带回拓刻。
图片来源于网络。



玉皇阁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诺邓古村玉皇阁大殿下的月台多了一块石头。


图片


  传说,古代诺邓村修建玉皇阁时,选址没在这个地方,而是在后面一百多米的山坡上,村民们前一天准备好了材料,第二天早上到那儿一看,材料没了,全都滚到了这块大石头上了。村民们猜想一定是玉皇大帝不喜欢住在给他初选的那个地方,他要自己重新选择,要在这块石头上,所以玉皇阁大殿就在这个石头上修建而成。



石莲花


图片

摄影:杨琴


  白石云顶大石壁村有一朵石莲花,路过的人都要摸一摸它,传说缘分未到或是有其它愿望的,可以去摸一下,许下心愿,愿望便很快会实现。



仙人晒丹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清代诺邓进士黄桂出游至旧州,饱览胜景,赞叹之余,欣然以四言八句点了八景。“旧州八景”中有一景叫“仙人晒丹”。因瓜拉箐尾古迹桥头有一巨石,每当日光照射,巨石之上呈现活脱脱的人足印,足印周围似有数金珠赤丸,闪射光彩,琳琅夺目,开天气爽,丹随日移,如人晒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