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专栏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云龙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大理云龙县宝丰乡: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绽放百年古镇

发布时间:2021-01-18 11:07
来源:县融媒体中心
【打印文本】
分享到:

在大理云龙县城南部的宝丰乡,隐藏着一座历史悠久、保存完好的古镇——宝丰古镇。宝丰古镇地处沘江下游(入澜沧江口)纵谷区,全村国土面积29.76平方公里,有24个村(居)民小组,1169户,2780人。宝丰古镇是少数民族聚居地,主要以白族为主,少数民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87%以上。

宝丰古镇内有三纵十一横的古巷道,有53处历史历史建筑,有十一处寺庙,有一座古盐井,四处盐井遗址,有一百多处古建筑,有四合五天井,走马转角楼,三坊一照壁,一正两耳两吊角。一正一耳,一颗印,商铺,客栈等。雕花精致,小鹿壮金钟,鹿含玲芝,兔含仙草,喜鹊登梅,凤凰贤书,麒麟卧吧焦等,古镇内有精美的几百年神龛。宝丰古镇2007年被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古镇,2012年被评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2019年荣获命名云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和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董泽故居也位于宝丰古镇,是董泽先生出生和童年生活的地方,是云龙县现存规模最大的清代白族民居院落。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是研究董泽先生和宝丰历史、建筑艺术、民俗风情重要的载体。

董泽先生(1888-1972年),是东陆大学(今云南大学)创办人和首任校长、云南近代教育、金融、航空事业的先驱一直以来,宝丰古镇紧紧围绕 “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示范区为统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做实“党建引领、文化认同、示范建设、宣传教育、历史故事、民生改善、法制建设”力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切实把宝丰古镇打造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典型,不断铸牢各民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而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宝丰乡一直抓实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工作,重视民族文化展示平台的建设。包括搭建民族文化展示交流平台、培育壮大民族文艺队、抓实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挖掘发展。目前,宝丰古镇还建设了集群众活动、物资交易、民族文化展示、村民议事等功能为一体民族团结文化广场,建立了“力格高”文化广场、“力格高”传承基地、董泽文化公园;结合旅游文化中心的建设,建成一个展示各民族和谐稳定的历史,展现各民族共同进步的美好,展现各民族繁荣发展的民族文化示范馆。

宝丰古镇以示范建设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包括建设民族团结示范街,将宝丰古镇小吃一条街建成一条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街;建设民族团结示范院落,宝丰乡通过实施古镇保护和集镇建设工程,利用自然资源、历史文化、乡土人情等优势,以体验“原生态之旅”为主题,让宝丰古镇现存的大量传统民居院子入景,让房户变靓让村庄变美,精心打造几个集休闲、度假、美食、民俗风情文化为一体的民俗客栈和农家乐具有各民族特色的传统示范院落。

宝丰古镇以宣传教育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大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惠农政策,充分展示全乡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扎实开展一系列增进民族团结的活动;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进校园”活动,实现每个学生学会两种以上民族歌舞、掌握一种以上民族语言,在宝丰完小和宝丰中学将力格高作为文体活动和课间操的重要内容;推进“民族团结进村组”活动,进村组入农户广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评比活动,进一步夯实民族团结和谐的道德基础。

宝丰古镇还以历史故事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宝丰古镇在发展过程中,大多有着属于自己的故事,盐业的繁荣,多民族的融合,带动了地方的繁荣发展,古镇作为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挖掘和宣传地方文化积淀的最佳切入点。积极挖掘、收集、整理宝丰故事,在群众中开展一系列“讲好民族历史故事”活动,让群众了解各族历史文化和传统习俗,让各民族文化上相互兼收并蓄、习俗上相互尊重接纳、情感上相互亲近,通过民族历史故事推动各民族融合。

宝丰的历史就是一部盐的历史,也是推进宝丰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的进步史,更是推动宝丰文化的文明史。宝丰因盐设治,从1629年至1929年300年间,一直是云龙县县城所在地。

宝丰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物保护,由于功果桥电站建设,小铁桥、功果桥已按照原貌迁至宝丰古镇,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滇缅公路的全面开通,滇缅公路上的小铁桥、功果桥有不可磨灭的贡献,是纪念抗日战争的重要文物、爱国主义的活教材,是云龙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将珍贵的历史遗产永远保留下来,继续承载起文物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功能。

(来源:大理云龙县宝丰乡)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新闻

主办:云龙县人民政府 | 承办:云龙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 0872-5523871 传真:0872- 5523812 运维电话: 0872-5523871

滇ICP备05001542号    网站标识码:5329290002

滇公网安备 53292902532931 号